权贵通天_权贵通天全文免费阅读

诗词鉴赏
2024 05-10 15:48 点击:
权贵通天_权贵通天全文免费阅读

       权贵通天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权贵通天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关于回忆军旅的诗句

2.庄子是什么家的?庄子中的成语典故

3.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4.八大神兽的通天麒麟

权贵通天_权贵通天全文免费阅读

关于回忆军旅的诗句

       1.陆游怀念军旅的诗句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关山月

        (陆游诗词)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2.关于老兵退伍怀念部队的句子

        吃不够的当兵苦,忘不掉的战友情,愿你们心系军营青春无悔,在你们即将离开部队的时候,我祝愿全体老兵,在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上戒骄戒躁,充分发挥部队的优良传统,把在部队这几年里所学、所感、所悟运用于今后的人生之路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崭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之路!

        假如时光倒流,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军旅生活的每一天。我要走了,我最大的遗憾是因为军事考核不合格而被挡在军校大门外!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千万不要步我的后尘。

        老兵/远行的道路上也许会困难重重/没有战友在你们的身边/请你们不要害怕孤单/因为你们永远都在战友们的心间/不论你们身在何方/都走不出消防家园的视线/这里永远都有你们最亲最爱的伙伴

        老兵/在新的战线/你们一定要更加勇往直前/用消防赐予你们的铁骨钢肩/去翻越一座座人生路上的坎坷大山/迎接朝阳下那片属于你们的崭新蓝天/我们会在这里为你们摇旗呐喊/加油,兄弟/即使跌倒千遍万遍/不抛弃,不放弃/勇敢站起来/用笑容迎接挑战/用信念铸就凯旋/老兵/请收下我们最美的祝愿/希望你们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老兵的被子白里泛黄,那是因为绿色已流淌进老兵骚动的脉管,铸就了威武豪迈、屹立于天地间龙的脊梁。老兵常对新兵说被子每掉一次颜色,人就长高了一节。老兵的被子棱角最直,直得如同老兵挺立的躯干不屈的信念。直线加方块,是老兵生命运动中唯一的韵律。

        老兵的步子沉稳中踩出条令中的节奏。同一个节奏,一样的距离,坚定铿锵的步伐,是老兵今生无法改变的习惯。

        老兵是警营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青春鲜红的风采,被熟透了的阳刚之气吹得呼呼作响,诉说着老兵的思想和信念。

        老兵是警营醒目的标志,军人的形象、军人的奉献无不覆盖着老兵的全身。在新兵心中,老兵是一本书,读懂了这本书,也就读懂了生命之绿。

        老兵闲着时,总喜欢静静地看新兵。那盈满阳光温情的眼神,让新兵感到拘谨,显得很不自在。老兵可不管这么多,因为新兵的举手投足翻晒着老兵从军的岁月,老兵不想让雨季的眷念被无端地打湿。

        离别的钟声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美好的时光即将成为回忆的图景/亲爱的老兵/你们即将告别红门去开始新的远行/难以割舍那份胜似骨肉的战友亲情/还有你们曾经倾注青春的可爱警营/一切的挽留凝结成一句最真挚的叮咛/老兵,珍重

        亲爱的老兵,我们不仅珍惜过去的岁月,更憧憬美好的未来。这次离别以后,盼望你们在适当的时候回老部队坐一坐、看一看,我们要加强联系。顺心时战友的祝福会催人奋进,困难时战友的问候能驱寒送暖。

        亲爱的战友们遇到困难时穿穿你的旧军装,遇到挫折时想想你绿色的拥有,它们没有什么可怕,挺起胸你一定能战胜它,因为你曾经是个兵。

3.反映军旅生活的诗句

        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出塞 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凉州曲 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凉州词:又。

4.描写边塞军旅的诗句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 作者:杜甫 (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五)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九)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这九首诗中, (一)是讽喻帝王的黩武拓边; (二)是描述捷马突杀的情景; (三)是犹疑于报效国家与将军邀功间; (四)是讲述从征途中的感慨与捎信事; (五)是吟咏大敌当前,试问我等低微之辈会有功勋惠临吗? (六)是阐明和平为第一要务,若得安平,不战最为上;(七)是讲述拓边南进的百般苦楚; (八)是讲述某次虏敌大将的胜仗; (九)是讲述打了胜仗后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内地无战事的将士们还常为荣誉事争斗不已,况。

       

庄子是什么家的?庄子中的成语典故

人物事迹

        乾隆后期,吏治腐败,佞臣和得到乾隆的宠信,封为一等公,且与皇帝结成儿女亲家,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恃宠贪财纳贿,植党营私,内外官僚多是其党羽,把揽朝政近三十年,可谓气焰熏天。和府还养有一班家奴,仗着主子势头在京城里也是横行无忌,作威作福。如一个家奴叫刘全,竟盖房豪奢得胜过皇室宫殿,御史曹锡宝参奏上去,哪知和王申连夜派人通知刘全拆毁盖过,过日钦命大臣来现场查勘,却无实证,结果刘全无罪免审,而曹御史却以“诬告”罢官。连个家奴都参不倒,可知主子和何等势头。于是这班家奴越发肆意妄为。还有一个家奴,是和王申一个爱妾的弟弟,这个“小舅子”常乘坐一品大员的车轿前呼后拥招摇出入,人都畏惧其权势,不敢诘问。时朝中有谢振定(1753—1809),湘乡人,新任为监察御史,他对和氏家奴的恃势横行深恶痛绝,决意伺机予以惩办。

        嘉庆元年(1796)某日夜间,谢御史巡视北京东城,正碰见那家奴豪车骏骑彪彪然驰来,巷里路人避让不及即鞭笞交下。谢御史目睹此一幕,义愤填膺,即令手下将其拦住擒拿讯问,谢御史怒斥家奴横行霸道坐车越份,令手下杖责。那家奴恶声恶气叫道:“我是相府家人,你敢笞我?我乘我主车,你敢笞我?”谢御史双目逼视那恶奴,声若洪钟道:“你是何人?!敢充相府家人?!如此横行不法,按律该斩!”随即喝令手下将恶奴揪出,一顿痛笞,直打得那家伙威风扫地。谢御史又手指车轿道:“此等僭越之物,已给小人玷污,岂堪相爷再坐?”当下一把火点燃车轿当街烧毁。京城众百姓本就憎恨这班宠奴,此时眼见恶奴被笞车被烧,人人拍手称快,称誉谢御史为“铁面御史”“今之董宣”,于是“烧车御史”名震京城。

陷害遭贬

        谢御史执法烧车后,和衔恨报复,捏词弹劾,谢氏竟被削职归籍。嘉庆四年经御史广兴给事中王念孙参奏,帝传旨逮捕和伏法,抄没其家产值银达十亿两(时有“和跌倒,嘉庆吃饱”之语)。是年九月特旨起用谢振定为礼部主事。谢氏应诏上任,禀陈时务数事,言论高超不苟同。后迁仪制司员外郎,并先后典试江南、陕西,所举拔者皆名士。嘉庆十一年至通州粮厅任粮督,捐私款整修公廨,在京城置义地建乡先正祠墓。谢振定任官期间勤政兴业,裁革陋规,廉洁奉公,亲爱乡友,周恤贫困,深得百姓拥戴。

官复原职

        嘉庆四年(1799),经王念孙等纠参,和被夺职下狱,后赐死。谢振定被重新起用,嘉庆帝特旨任命他为礼部主事,“ *** 言事,条陈甚悉”。5年后改任仪司员外郎,主考陕西。嘉庆十一年(1806),谢振定充任顺天府通州粮厅。有一天半夜时分,漕船起火,许多官吏束手无策,远远观望,独有谢振定当机立断,迅速带领部下去现场救助灭火,平息了事态。他在任还捐出私款整修公廨,并革除许多积弊,修有江湾故道,并主持开凿果渠、温榆河等运河,都有利于漕运畅通。

        谢振定生平崇尚风义,在北京任职时,曾设置义地,凡同乡客死京师者皆于此葬之。师友中有贫困而不能安葬者,他经常解囊资助。

       

死于任上

        嘉庆十四年(1809)五月的一天,谢振定手书“正大光明,通天达地”8个字,掷笔而逝,时年五十七岁。朝野震悼。

        谢御史敢忤权贵,嫉恶如仇,秉公执法,与当时的阿谀逢迎、明哲保身之辈恰成鲜明对比,可见其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爱乡爱民的崇高风范。道光壬辰年,谢振定入祀“乡贤祠”,其生平载入国史馆。

文学作品

        谢振定生平致力学问,有《知耻斋诗文集》八卷刊行于世。

史籍记载

        《啸亭杂录》

        谢芗泉侍御,性浩宕,尝蓄万金,遨游江、浙间,抛弃殆尽。尝曰:“人生贵适意耳,银钱常物,何足惜也?”

        《清稗类钞》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①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用事,权焰张⑧。有宠奴常乘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⑨。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⑥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⑦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先生文章名⑩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诛,复官部郎⑤以卒。

        注释

        ①谢芗泉:名振定,字一之,芗泉是他的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因杖和妻弟解职,复官后累至通州坐粮亭。御史,清代分道行使纠察的官吏。

        ②九衢:通衢大道。

        ③削其籍: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

        ④筇屐:游历山水的用具。

        ⑤部郎:郎中。旧时 *** 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⑥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⑦堪 :能,可以,足以

        ⑧张:嚣张

        ⑨诘:指责

        ⑩名:闻名

        11.益:更加

        翻译谢振定,湘乡人。号芗泉。乾隆末年,宰相和位高权重,气焰嚣张。有被和宠幸的奴才常坐和车子外出,人们都纷纷躲避,不敢指责。这时芗泉为御史,在巡城时遇到,大怒,命手下将和奴拉下车,受鞭刑。和奴喊:你敢打我,我坐我主人宰相的车,你怎敢打我?芗泉更加生气,加重鞭罚,就怒烧和之车,说:这车丞相如何再坐了?街道两边,人们聚集观看,欢呼:这真是好御史!和因此而忌恨芗泉,假借别事,芗泉被削职还乡。芗泉文章闻名一时,他喜好山水,于是游遍江苏、浙江一带。凡是芗泉所到之地,当地士人都争着奉迎,与之饮酒赋诗,由此芗泉名气日益高涨,天下人都称之为“烧车谢御史”。和被诛,芗泉恢复官职,位至部郎(六部郎中),卒于任上。

家庭成员

        谢再诏:书号金门,清邑优禀生,乾隆壬午科付,以子贵,封儒林郎,赠奉政大夫,晋赠中宪大夫。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九月二十四日子时生,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三月十一日已时卒,配刘氏,子五:谢振宇、谢振宙、谢振宁、谢振实、谢振定。

        谢如浑:字宁朴,号素巷,清乾隆年间恩进士,以孙振定贵,也赠文林郎,晋赠中宪大夫,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十一月十九日辰时生,乾隆二十年乙亥二月初一亥时故,配刘氏,生子四:谢再诚、谢再谌、谢再诏、谢再谐。

曾祖

        谢绍芳。

        周氏,生有三子一女。

        长子谢兴,字果堂,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汉南宝丰知县,荐升陕州知州、四川叙州知府,调成都府护盐茶道。他有乃父遗风,素性强直,不肯阿附,以是忤上官,因事罢归。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五月十七日巳时生,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二月十二日午时卒。李氏生子二:谢邦钧、谢邦钰。王氏生子四:谢邦镛、谢邦、谢邦锦、谢邦。白氏生子一:谢邦铭。

        次子谢兴,曾任过福建安兴知县。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二月初六日子时生,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丑时卒。陈氏生子一:谢邦钺。路氏生子二:谢邦鉴(道光丁酉举人、乙已进士),曾任江苏高淳知县、谢邦。郭氏生子一:谢邦剑。吴氏生子一:谢邦。

        三子谢兴。

        谢振宇,进士出身,先后任过武英殿四库馆誊录官和知县等职。

        谢振宁系举人出身,任过知县。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道家代表人物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死亦可乐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阳西下,暮震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旁边草丛中露出一个空头骨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回到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子,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夭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子听了,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八大神兽的通天麒麟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榜书常用词句

       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

       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

       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

       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

       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

       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

       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

       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

       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

       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

       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

       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

       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

       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

       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

       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

       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书法用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

       、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

       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

       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

       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干支(岁阳、岁阴)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

       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

       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

       )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

       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

       (强圉大渊献)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

       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

       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庚子(上章困敦)

       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用语五百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url=]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

       运)[/url]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24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24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50、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四字联

       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集石门颂字)

       天下有道;国家将兴。(集四书句)

       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

       穷不失义;富而无骄。(集四书句)

       松风高洁;兰气幽芳。松风煮茗;竹雨淡诗。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梁同书)

       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泪尽数行;诗留千古。(郑燮)

       持山作寿;与鹤同侪。(齐白石)

       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包世臣)

       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虚心为竹;清节而秋。(集景君铭字)

       移花得蝶;买石饶云。(郑燮)

       欲正人心;引为己任。(胡林翼)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郑燮)

       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五字联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

       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

       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集唐诗句)

       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集唐诗句)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集怀仁圣教序字)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集杜甫句)

       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

       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集杜甫句)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集唐诗句)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

       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集兰亭序字)

       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集杜甫句)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

       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集唐诗句)

       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集古乐府句)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集唐诗句)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

       地小花栽俭;窗虚月到勤。(陈宝琛)

       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集唐诗句)

       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于右任)

       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梁同书集文同句)

       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

       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于右任)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乾隆)

       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集唐诗句)

       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梁同书集苏轼句)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集唐诗句)

       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集唐诗句)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集唐诗句)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集唐诗句)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集唐诗句)

       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传统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人都把麒麟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五大神兽,其实并非麒麟,乃是黄龙。

       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猪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从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装饰,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权贵的象征。

       古人认为龙有代表着神灵、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龙渐渐被皇家所垄断。而凤凰也有贤明、调律(女人应备的品德)、志向等意。因此民间把麒麟、玄武作为自己的吉祥物广泛发展传播。

       好了,今天关于“权贵通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权贵通天”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