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_《送友人》李白

诗词歌赋
2024 02-28 19:39 点击:
《送友人》_《送友人》李白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送友人》”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李白《送友人》鉴赏

2.《送友人》的翻译

3.《送友人》李白送别的人是谁

4.李白古诗《送友人》赏析

5.《送友人》主旨

6.注释赏析《送 友 人[唐]李白》诗词意思解释

《送友人》_《送友人》李白

李白《送友人》鉴赏

李白 《送友人》原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转,诗里借喻远行的朋友。②班马:离群之马。)

鉴赏一

        这首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佳作。诗一开头便展现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山水画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丽,色彩鲜明;山?横?、水?绕?,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就在这秀丽的青山秀水之间,友人将要上路远行了。诗人与友人策马并辔而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经到了城外,依然难舍难分。

        中间两联,直抒离别的深情。?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说从这里分别之后,友人就将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而转,飘摇万里之外。怎不叫人牵挂! 这一联是流水对,有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想象友人旅途中飘零之感,下句抒写别后故人相思之情。这一联对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氛围,却点到即止,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在这时,两匹马仿佛也善解人意,不愿分离,昂首向天,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班马,是离别的马。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直到友人走远了,马的悲鸣声,似乎仍在空中回荡,长留在诗人心中,也伴送着友人的万里行程。

        李白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深意切,却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而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鉴赏二

        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宣城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独有情衷。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诗的首二句就不仅仅是对宣城地理环境的客观描写,而其中也包含有诗人对寓居之地的深厚的感情。在送友人的特定时刻提起,还应当包含有对彼此在山青水秀的.这座名城共处过的一段难忘时光的留恋。从全诗看,诗人是与友人骑马同行,出城来到郊外,青山白水都是眼前所见景色。但诗人将这番景色铸成工致的联语(青山白水,北郭 东城),又产生了一种深长的意味。山依着城,水恋着城;水毕竟要流去,青山却依然留驻,这难道不正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

        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二联的惜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作别,是直叙眼前正在发生的事,而?一?字的嵌入,加强了感慨唱叹之情,使诗句顿生神采。而?孤蓬,出自古诗?孤蓬转霜根?,它与?转蓬?一辞,在诗歌中都是飘泊游子的象征,但?孤?字更强调分离、离群的意义。加之友人此行前路迢远(?万里征?),惜别之情岂不沉重,复杂的离绪,全含在唱叹的声情和蕴藉的意象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似乎前两句嗟叹犹嫌未足,诗人又推出一组惜别的意象。?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语汇。

        汉代古诗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苏李诗则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而李白将?浮云?、? 落日?分配给?游子意?、?故人情?,实际上则是互文的修辞法。浮云出岫,日薄西山,也许就是分手时的光景,但诗人已经将情移入,使景色成为依依难舍,而又无可如何的象征。

        不必明言?游子意?究竟是何意,?故人情?究竟是何情,离情愁肠已结于读者心间。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上句是对分别的旧话重提。但?此地一为别?

        是未来式,?挥手自兹去?则成了进行式,抒情就有递进的感觉。诗人只写送、别双方挥手致意,而集中描写本已长相厮伴的两匹坐骑临别前,相对长鸣。马尚如此有情,何况人呢。?萧萧马鸣?本是诗经《车攻》的成句,而加入一个?班?(马相别称?班?,语出《左传》)字,是翻新了诗意,可说是融汇古语而自出心裁。

        从六朝以来,五言律诗在结构上已形成一定惯例,即大体遵循由破题、到写景、最后抒情的程式。而李白《送友人》则不同,它基本上是写景 抒情 再写景(象喻式) 再抒情,从?此地一为别?到?挥手自兹去?,构成一个螺旋式推进的结构,颇有回肠荡气之感。诗人尽量避免直抒胸臆,反复运用山水云日等自然意象,来隐喻烘托别情,最后以班马长嘶作结,余韵深长。

《送友人》的翻译

       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全诗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如下:

       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东城。

       我们就要在此分别,一去万里,将要登上孤独的行程。

       那飘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阳却是老朋友的眷恋之情。

       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百度百科——送友人

《送友人》李白送别的人是谁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这里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各种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李白古诗《送友人》赏析

       杜甫。研究资料显示,李白的送友人中的友人是指杜甫,李白相继写了三首诗,第一首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举杯与杜甫握别,第二首送友人是写杜甫刚刚离去,而第三首则是沙丘城下寄杜甫写思念好友杜甫,研究认为这三首诗中的感情脉络相合,可视为组诗。

《送友人》主旨

        导语:《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李白古诗《送友人》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⑷别:指的是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作者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指的是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指的是声音词。此。

        ⑼萧萧:指的是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指的是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作者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作者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作者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作者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作者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作者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作者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注释赏析《送 友 人[唐]李白》诗词意思解释

       主旨: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

       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也不知道会飘泊到何处。

       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

       落日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送 友 人   [唐]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郭:本指外城,此处与下句“城”互文同义。

        白水:形容河水明净。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蓬:蓬草。枯干后往往折断,随风四处飘转。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子:指友人。

        故人:诗人自指。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萧萧句:《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萧萧,象声词。 班马,离群之马。

        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大匠运斤,自有规矩。

        《唐宗诗醇》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青山逶迤,清流迂曲,别绪离情正萦绕诗人心头。颔联由分别联想到友人羁旅漂泊的孤苦,一往情深。颈联紧承以游移的浮云比喻友人客中转徙不定,以缓缓的落日比喻自己依依相思之情。浮云和落日都是望中所见,诗人信手拈来,写入诗中,而且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语意含蓄深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功力。末联写别后情景,以萧萧马鸣反衬诗人默默无语,黯然销魂,以马之情深恋友,反衬人之难舍难分。这首诗抒写离情而不伤感,情意深切而不忧郁,反映了李白为人真挚多情而又豪爽豁达的性格。

       好了,关于“《送友人》”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送友人》”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