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诗词歌赋
2024 05-10 15:53 点击: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

2.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3.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4.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12章的翻译及原文

高中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到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操练和复习,这样的学习不也让我感到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投到我孔门之下),我不也感到快乐吗?人家不理解我,而我并不感到愤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为别人考虑事情有没有不尽心尽力呢?我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够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教给我的知识)我有没有反复练习(操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的时候独立做事,四十岁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意何在了(哪些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的时候就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超过规范)。”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复习(温习)学知识(经历过的事情)而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你如果只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定见。”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真是高尚啊,这个颜回啊。一箪(碗)米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的贵族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好学的)乐趣。真是贤德啊,我的弟子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怎样学习的人,不如那些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那些以学习为乐的人。”第二种理解:“懂得仁义的人,不如那些喜爱仁义的人;喜爱仁义的人又不如那些以施行仁义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而枕在胳膊上睡觉(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富有的生活和高贵的地位,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可靠,也不长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多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我可以选择他好的方面跟着他学,看到他不好的方面我要对照自身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站在河流的上游)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样(匆忙)啊,不(遗漏)放弃任何一个白天和黑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啊,但男子汉却不可以他的改变志向啊。”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最近发生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啊。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孔子及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述而第十二》是一篇讨论饮食的章节,其中提到了一句名言:“君子食无求饱。”以下是这一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满,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敏捷而言行谨慎,能够追求道义并正确地践行,可以说是好学的人。”

       解释:这句话传达了孔子对君子行为和修养的理念。“君子食无求饱”,意味着君子在吃饭时并不追求暴饮暴食,而是适量食用,不过分追求满足欲望,强调克制和节制。这展示了君子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于自我约束和节制的追求。

       居无求安指的是君子不会过分追求物质舒适和安逸的居住环境。君子注重精神追求和修养,而非将安逸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君子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世界的重视。在做事方面,“敏于事而慎于言”要求君子在行动上要迅捷果断,善于抓住机会并勇于承担责任,但同时要谨慎言行。

       就有道而正焉强调君子要追求道义并正确地践行。这意味着君子应该关注道德伦理,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努力追求道义真理,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中。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这种思想观念对于塑造君子的品格和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论语的简介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该书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后人整理而成,内容主要包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论述。这些言论和教诲是儒家学派至今影响深远的基石。

       《论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其中包含了多个章节和段落,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和讨论。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方式、他对人性、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以及他对弟子们的教导和引导。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实践。”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学习讽刺时政的方法。从近处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来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下面我准备了关于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提供给大家参考!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论语故事

        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名字很奇怪,叫宓子贱。宓子贱在鲁国的单父这个地方任职前,去拜谒孔子。孔子叮嘱他:“不要因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反而轻易否决别人,更不要轻率许人,这样容易丧失操守。”

        子贱在位期间,齐国进攻鲁国,单父恰好在齐军的必经之路上。此时正值秋收,田里的麦子成熟在望,但齐军一来,粮食肯定会被敌人抢走。

        单父的百姓急了,纷纷向宓子贱提议说,应该赶在齐军到来之前,发动所有人抢收麦子。因为是非常时刻,也不要管谁种谁收,谁抢到就归谁,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便宜了齐国人!但宓子贱早已拿定主意,前来请求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

        齐军很快攻到单父,田里的麦子被他们一抢而光。

        过了几天,鲁国当政的贵族季孙氏听说了这件事,大为震怒:这宓子贱怎么能把粮食拱手相让给外来侵略者呢?他亲自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可宓子贱说:“今年田里没有收成没关系,明年还可以再种再收。但如果我允许大家去抢收麦子,那么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以不劳而获,他们会暗暗盼着明年还有这样趁火打劫的机会。这样一来,地方的民风就跟着变坏了。对于鲁国来说,一季麦子是小事,但如果让老百姓产生了靠敌人入侵而发财的念头,他们就不会拼命抵抗敌人的侵略了,这才是鲁国的大害啊!衡量了这个利害关系后,该放弃的还是一定要放弃。”

        听了宓子贱的话,季孙氏惭愧地说:“我真是目光短浅,比不上宓子贱的智慧啊。”

;

       好了,关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The End